创新互联网+ 创业服务社会-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创新互联网+ 创业服务社会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7-17 10:50 合肥创业网
  
    北京168个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日前在北邮落下帷幕。今年北京赛区共吸引了5913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人次超过2.7万。经过校赛、初赛网评等层层选拔,从70所高校74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68个项目参加总决赛路演。最终评选出冠亚季军及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

    此次参赛项目的类型涵盖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互联网+社会服务、互联网+公益创业等多领域多门类。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赛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此次大赛冠亚季军的部分获奖者,将这些大学生和“互联网+”结缘的创新创业故事记录下来。

    冠军北邮NOLO VR团队:

    用VR交互科技和科幻大片“对话”

    “你可能一辈子去不了火星,但VR可以帮你做到”,北京邮电大学硕士、NOLO VR创始人张道宁说,NOLO VR不仅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而且可以和火星上的“外星人”进行各种方式的互动。

    在张道宁看来,移动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在颠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5G来了,人们即将进入到全沉浸式VR的时代,而NOLO作为一种新的VR交互科技,正在用颠覆式的VR交互技术让《头号玩家》《蜘蛛侠2》等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变成现实,让过去万元级的VR设备变成1000多元,从有线变成无线,从不便携变成可以随身携带。

    张道宁告诉北青报记者,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17年初,他们的技术初见成效,本来满怀欣喜地向世界各地的科技巨头推广,但因为没有经过量产、商业验证周期长且资金链短缺,很多公司拒绝了合作。于是,张道宁团队20几个人决定,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广,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世界上有近70个国家的2000多个用户都买了这个产品,并自发地参与到产品推广中,“那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20个人在战斗,而是2000个人在战斗”,“一传十,十传百”,张道宁的产品马上成了VR界的“爆款”,也正是在那次的销售中筹到了资金,才有了现在的NOLO VR第二代。

    亚军北邮夕阳再晨团队:

    让老年人也“玩转”互联网

    “当初给我们的团队起名为 ‘夕阳再晨’,就是要让青春陪伴夕阳、让夕阳焕发青春”,夕阳再晨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张佳鑫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专业志愿服务孵化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组织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常年开展“科技助老”“文化乐老”和“传承学老”,解决了“如何将海量的青年志愿者带入社区、服务老年人”的时代课题,帮助老年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时代。目前已在全国100所高校带动超过20万青年服务了上百万老年人。

    在这9年为老年人志愿服务的生涯里,最让张佳鑫难忘的就是给蓟门里社区靳阿姨的那次讲课。那一天,张佳鑫讲的是如何用QQ和微信进行视频聊天,当他讲完了所有的操作细节之后,他发现,坐在角落里的靳阿姨突然哭了起来,当时他就慌了,是哪里讲得不好吗?还是勾起了老人的伤心事?

    讲完课后张佳鑫悄悄地走到老人身边,蹲下来向靳阿姨询问情况,只听靳阿姨含着泪说:“三年了,我终于能和我的孙子聊天了!”原来,靳阿姨的孙子一直在德国,靳阿姨虽然有手机,但不知道怎么用,学完这节课后就可以每天和孙子“见面”了。

    目前,夕阳再晨除了每年在超过200个社区开展超过2300余场活动外,还开发了小程序打造500节线上云课堂、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培育385位卓越讲师,在全年开展超过1000次服务,从电脑教学到手机操作,再到如今预防诈骗、识别谣言等媒介素养课程,专业化帮助老年人走进信息时代。

    季军北理工圣威特团队:

    借助VR重现历史书中经典场景

    当前国内的消费者,对AR/VR设备的认知,普遍还都集中在中小型设备的观念上,而该类设备内容大多粗制滥造,硬件也都在初级水准,给消费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多。

    为扭转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陈旧印象,推广真正的AR/VR产品,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杨涛带领圣威特团队苦研技术,从底层技术、到软件系统、再到VR头盔,创造出多项世界首发的产品,使得消费者能够在现实与历史的世界中自由“穿梭”,亲历那些在书本中提到的经典场景。

    博士毕业后,杨涛和他的团队在很多领域进行过尝试,经过不断地摸索,发现VR在文化旅游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场景。于是一帮刚毕业的学生,弄调研,做研发,测产品,跑市场,最终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大型AR/VR游乐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行业翘楚。

    “想起创业起初的那段时间,真是一帮师兄弟在一起,穷得只剩下理想”,杨涛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一群博士生穿着背心裤衩,在施工现场和工人一起干活,“我们做事比较拗,凡事非得做出个样子来。但现在看来,当初的坚持是对的。”创业初期,公司租不起办公场地,把绝大部分面积都让给研发团队,三位管理者干脆就挤在一间4平米的小屋,凌晨2点休息,6点再爬起来继续工作。在做“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中的“雪山草地”景观时,为了确保产品呈现效果,杨涛更是一个人在现场驻守了两个月,最终该项目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