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如何与创新创业互动-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经济热点如何与创新创业互动
来源:解放日报 2020-02-10 13:50 合肥创业网
  ■本报记者 柳森

201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遭遇了新的风险挑战。青年创新创业者们是这个时代最敏锐精进的群体之一。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他们最关心什么?

春节前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中心主任孙金云,在一个由500多位复旦MBA学子组成的微信群中,发起了一场征集活动,希望了解大家新一年关切的经济热点。学子们踊跃回复,让孙金云看到新一代创新创业者的态度,也感受到经济热点与创新创业领域的深度互动。

年轻人们列出哪些“问题”

解放周一:据说,这次征集发出后,得到了同学们的踊跃回复。可否请您就大家列出的热点问题作一个点评?

孙金云:站在新年的起点上,回眸创新创业领域过去一年走过的路,展望新一年最可能发生的热点议题和主要挑战,是我发起这场征集的初衷。这几年,创新创业领域与经济热点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透过同学们的关切,我们基本上也能看出大众,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对当下经济热点的感受、态度与预判。

从征集结果来看,同学们的关切比较集中。在他们列出的问题中,人工智能、创新创业、5G、中美贸易、特斯拉、电动车、科技研发、直播电商等主题词多有涉及,与2019年发生的经济热点高度重合。

举例来说,吕淳同学提问:2019年可以说是独角兽神话破灭的元年,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投融资端的格局会发生怎样变化?会给创业公司战略选择及运营打法带来怎样的影响?陈欣荃同学提问:从网红电商如涵控股登陆纳斯达克,到李佳琦、薇娅爆红,日进斗金,如何看待MCN(“多渠道网络服务”的英文简称)的未来发展?刘占玉同学提出:在国家层面,该如何做好教育和科研体系的深化改革?企业层面,该如何进一步吸引和激励高层次创新人才?

同学们的关注和提问质量相当高,与我个人的关切不谋而合。除了这些之外,我本人还会特别关注中国企业出海现象,尤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出海现象。这个问题比较新,人们对它的关注还不多。我相信,今年上半年,这个领域里一些新生的现象,会受到更充分的关注。

解放周一:您在征集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后,还询问了大家对这些议题的主观判断。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追问?

孙金云:在经济领域,主观态度对趋势的变化和走向会产生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大家都感到积极、乐观的主题和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孕育着信心和新的机会。

比如,大家对5G的态度是积极的,因为5G技术本身就是积极的。而人们之所以对电动车、科技研发、特斯拉持有积极态度,是因为它们代表着新的产业形态、新的技术路径和技术模式。而数字化转型、长三角一体化,都是已经在发生的、正向的、积极的变化。

当然,在积极之外,还需要客观。所谓“客观”的态度是指,大家认为其长短、优劣需要辩证看待。比如,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但是在过去两三年的发展中,区块链技术被误用、滥用了。可即便如此,区块链目前暴露出的弊端,只存在于区块链技术的一项应用领域。对此,同学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些投机事件的爆雷,就把区块链技术整个否定掉。类似的态度,也出现在大家对机器人技术的判断中。

当然,有一些现象已经被证明是消极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P2P泡沫的破灭。

为什么大家认为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是客观的,而不是消极的?因为中美贸易关系存在着不确定性,原有的互动往来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新的市场、新的平衡。压力之下的对峙不全然是消极的,很可能在某种条件下带来新的出路、新的可能。所以,同学们对这个现象持“客观”的态度,我也很认同。

创业须回归创新这颗初心

解放周一:您长期站在创新创业领域一线做研究。看到同学们的回复,再结合个人的观感,您怎样看待当前的创新创业现状?

孙金云:过去若干年,整个社会非常强调对创业的热情,对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却没有足够重视。人们曾经陷入对创业的迷思,似乎只要有一个好想法、找到一个痛点,甚至设计出一款有新意的手机应用程序,就可以创业。

但事实上,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应该是所有创业者的初心。没有真正创新的创业很难走得长远。且创新包括了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类别。商业创新当然很重要,但仅有商业层面的创新、没有技术层面的创新是不够的。

从去年到今年,我看到提“技术创新、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的人越来越多。这或许就是人们多年来对商业模式创新过度关注后,一种理性的回归。

回眸2019年,展望2020年,我对创新创业领域有三个基本判断——风停了、雨来了、走出去。

风停了,是指我目力所及的很多商业模式创新遇到了瓶颈。前几年,有句话一度疯传,叫作“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可见当时创业者、投资者陷入对各种风口的狂热追逐。但到了2018年、2019年,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除了部分已经得道成仙的“猪八戒”,剩下的“猪”都摔下来了。

解放周一:是“飞起来”还是“摔下来”,创新创业者到底如何做,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孙金云:管理学谈论企业经营战略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关键词——“进入壁垒”,专门关注一个新行业或新商业模式出现后,这件事本身有没有壁垒,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如果谁都可以做,说明这个业务进入壁垒低;反之,很多人想进入,却只有少数人因为某些特殊的机缘、资源、能力才能参与,就叫进入壁垒高。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进入壁垒低还是进入壁垒高,会影响业界对该业务或行业未来发展的预判。如果进入壁垒低,大家都想去做、都能去做,这个业务、行业很快就会被炒热。而一旦被炒热,它的生命周期就会缩短。尤其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绝大部分商业模式创新的进入壁垒都变低。这就会形成大家一窝蜂涌入、砸钱做规模的现象。谁跑在最前面,就可以最快地获得规模优势,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所谓的“风口”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风口到来时,大家一窝蜂往里扎,创业企业就会被外在的资源、热度往前推。一旦没有了进入的壁垒,相互之间的模仿成本就会变低,资本吸取能力最强的企业会跑到最前面。又因为网络效应,大量用户之间形成联结,这个企业就会成为形成垄断、得道成仙的“猪八戒”。那些没有实现网络效应的,则会越来越弱小。等风口一过去,大家都发现供大于求,才开始回归理性,真正重视企业创造的价值。这时,大部分因为风口被捧起来、未能坚持价值创造的企业,就都摔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风口最后只成就了一两家企业的原因。

如今,这个风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当风口周期变短,大家又都处于群体博弈的状态,只有赌对了那个未来垄断者的投资人,才能获得回报。至于那位“未来垄断者”,只有在扩张的速度和利润的获取之间找到平衡,有了可以向资本市场交代的能力,才会拥有可以被看好的未来。

新颖性让走出去更有力量

解放周一:您的第二个判断是“雨来了”。

孙金云:“雨来了”指一些技术发展缺乏基础性支撑,遇到境外的压力就会叫苦不迭。

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还是应该双轮驱动,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尤其面对国际贸易局势变化和逆全球化潮流,如果中国企业依然在技术层面依赖外部引进,简单做一点加工后就去销售,自身在技术和创新上的短板就会全部暴露无遗。当因外部技术而受到的束缚越来越多,命运就被掌控在别人手里。

可是技术创新不一样,技术创新是先天就可以全球化的。手机卖到哪个国家都可以,它跟市场的具体消费情境没有太大的关联。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由之路。中国曾靠强大的市场培育出一批擅长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往后,如果它们可以转向更多的技术投入,实现更高技术含量的创新,然后把这些技术型的创新产品推到全世界去,中国经济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动力。

解放周一:关于“走出去”又如何理解?

孙金云:长久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指的都是产品类别的国际化,如今,互联网企业国际化势头迅猛,有望将中国市场积累起的成熟模式,复制到海外。

在此过程中,哪些模式的企业走出去更顺畅,还看它们到底对本土情境有多大的依赖性。在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一是要把国内积累的经验充分用上,二是国外情境对于这个模式没有特别大的敏感。如果企业能够把已有经验顺利复制到国外,同时对本土市场没有那么依赖,就更易成功。内容是否足够新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很重要。

解放周一:是否足够新颖,如何判断?

孙金云:中国人看什么东西新颖,和美国人看什么东西新颖,不大一样。当年电影《卧虎藏龙》在美国市场大受欢迎,因为影片中的文化内涵对老外而言非常神奇、特别,是他们未曾接触过的。最近,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短视频在海外受到欢迎。李子柒短视频背后的审美方式是非常东方的,而且他们把内容做到了极致。可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完全可以用对方能够理解的价值内涵来传递。同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商品、模式、定位是否新颖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有了对方喜闻乐见的新颖性,你就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看好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

解放周一:创新创业生态是您研究多年的课题。新形势下,我们的创新创业生态如何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孙金云:过去,我们经常认为创新生态跟创业生态是一体的,其实不然。从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创新生态跟创业生态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在创业生态里,大学非常关键。整个创业生态需要由大学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创业者。当然,创业相关政策、资本,完善的产业环境都很重要。

创新生态则更强调研发机构对创新的底层支持作用,需要从研发机构开始,完成对技术、工程到贸易整个链条的打通。这方面,我们仍有不足。

前段时间,我去学校的一些工科院系,拜访了十位顶尖科学家,邀请他们带着自己的博士生到我们管理学院参与为期一天的论坛,请他们介绍自己最近的研究项目,然后,由我们的MBA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研究商业化。

之所以要推进这样的跨院系合作,是因为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目前国内从实验室的技术,到市场中正式的产品、解决方案,中间缺少了一个跨专业包容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关政策对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商业化是否足够支持,各种支持举措能得到多大程度的贯彻,其实非常重要。未来我们能否通过一些关键项目、关键企业,去把这条路打通,形成一条完整的、可以无缝衔接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转化路径,非常值得期待。

此外,创新创业还需要文化层面上的支持,比如,对叛逆和失败的宽容、对多元文化冲击的包容。遗憾的是,东方文化长期以来对叛逆、失败并不足够宽容,这是未来需要有所改进的一个难点。

解放周一:这场讨论,是从年轻学子们列出新年“问题清单”开始的。通过他们对热点问题的识别和捕捉,能看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态度。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他们会否向您请教,属于他们的机会在哪里?

孙金云:参加这次征集活动的学生因就读MBA课程而相识,有一定的年龄跨度。不过,但凡还在校园里的年轻人,都具备一定的共性。现在这些年轻学子在以往年轻人的共性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东西——第一个是自我,第二个是叛逆,第三个是精神世界的双元。

具体来说,相比于过往的学生,他们有更强的自我主张,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面对选择,他们比以往的年轻人更坚决,没有那么多顾忌和思想包袱。也因为比较自我,他们跟外界的关系就不那么紧密。当他们对外界的常规产生背离感,行为和主张上更加叛逆。他们对虚拟世界的认知能力比以往的年轻人更强。对他们来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等重要。

最近,我跟同事们聊起今年的调研计划,看看大家想深度调研哪些新企业。结果,很多人推荐了B站。B站是一个特点非常鲜明的企业:它专为年轻社群而生。这样的企业所代表的这群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与前人不同。在自我主张的趋势下,他们会更加不顾忌周围人的态度和观点。这对创新、创业是有帮助的。我很看好年轻一代在创新能力上的提升。为了中国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的创新创业之路,无论如何都要更好地坚定走下去。 (解放周一/见识)

来源:解放日报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