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问创始人艾诚:疫情之后,给创业者的不死法则-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艾问创始人艾诚:疫情之后,给创业者的不死法则
来源:创业邦 2020-05-25 10:35 合肥创业网
  

作为对话了近千位创始人的艾问人物团队,我们感受到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也重创了全球经济,黑天鹅振翅扇动的风暴来袭,太多不确定性摆在我们的面前。但艾问团队相信穿越风暴峡湾,也是对翅膀的锤炼;铅华散尽,同样意味着拐点之后的重新开始。再次感谢封面新闻的邀请,借此机会来谈谈作为艾问人物的创始人对后疫情时代的想法,为大家分享创业者的不死法则,如何应对重启2020,以及如何迎接未来的机遇。

当下的中国已经处在全面复工复产的进程中。2020年5月21日两会召开,是重启2020的重要标志事件,这也意味着中国先于欧美复苏。但非常艰难的是创业者,当创始人们告别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纷纷准备大干一番时,如约而至的现实不是报复性消费,而是报复性存钱。

百位创业者齐发
在艾问传媒的北京办公室,我们接待了很多近期遇到过发展瓶颈和困难的创始人。他们纷纷表示,“自己的商品不好卖了”、“一级市场投资人也没钱了”——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我相信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感受到了压力。

我是长江商学院EMBA第29期的学员,学校也给校友们发来了一份调查报告,上面有这样一段数据,我也想分享给诸位。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的影响,60%以上的创业企业处境都比去年同期明显变差。

“钱荒”之下,“裁员潮”的阴影也一直都在,23%的创业公司选择对已有高管降薪,而18.5%的创业公司将进行裁员。在艾问人物对近千位创始人的调查中,很多人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国的创业者们纷纷在问,“怎么养活团队?”“怎么保住业务?”“怎么活下去?”大家不得不在疫情之后重新开始思考企业生存的基本问题。

但仔细想想,这些困难真的只是因为疫情吗?

《创业不死法则》揭秘
企业经营困难,发财难,赚钱难,难道仅仅是因为疫情吗?首先我们要对这个世界有个宏观的,正确的认识。艾问人物认为,过往的经济转型中,中国的经济是如履薄冰。一边要保持增长,一边又要挤去水分。过去几年,水分主要来自于房地产,而如今,互联网泡沫也越来越被重视。

互联网创业为什么会有泡沫?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之下,中国往往不是科技创新,而是模式创新,那么就会让创业看起来非常容易。很多的场景是,三五个人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马上就开始干起来,干起来之后呢就找资本融资。从2014年艾问人物创立至今六年时间,我们看到了起起伏伏的泡沫,甚至很多行业都荡然无存。从O2O的共享,到P2P的坑蒙拐骗,到ICO的全民炒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创业圈培养了非常强烈的套路和赌徒的性格。但试错的成本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人们很简单地以为创业简单,但这世界上其实最难做的事就是创业和投资。

收看艾问顶级人物专访和艾问每日人物评论的很多朋友也发来了反对意见说,“不会啊,中国市场这么大,中国人才这么多,创业和投资怎么可能难呢?”泡沫诞生,创业艰难,投资有风险的原因很简单:大家一窝蜂涌入一个领域,用着相同的技术,互相抄袭创意,比拼流量,直到获得资本青睐, To G to资本再开始新一轮的烧钱大战。难道您觉得这样的故事是可行的吗?是可持续的吗?

在艾问人物看来,这背后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能赢家通吃的,往往是底子最厚的、实力最强的、最为专注的、最为坚持的,但未必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事实上,早在2019年年初,随着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创业项目盲目估值的隐忧,投资人的出手已变得越来越谨慎,融资难度逐步加大,大批创业企业淘汰赛就此开始。

我在2018年携手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创业不死法则》,大量地记录了在中国创业易死的十种大坑,其中包含伪需求、团队内讧、创始人放弃、政策变化等等十大类。也欢迎各位搜索艾问的创新创富系列图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并没有淘汰创业者,它只是让淘汰本身加速了。寒冬之下,唯有最优秀的公司和创业者才能生存下来。

2020与2003,变与不变
当我们对现实迷惘的时候,不妨向历史找答案。今天我们经历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必须回头来看2003年的非典对商业世界的影响,看能否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些逻辑和道理。

同样是被疫情改变了商业世界,2020与2003是何其的相似。

那一年,陈天桥和他的盛大游戏,因为网吧门可罗雀一蹶不振;梁建章的携程,因为订单急剧下降,一度走到破产边缘;俞敏洪的新东方,现金流完全断裂,只能靠朋友借钱度过难关。

而疫情之下的阿里,更是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浩劫”,曾经有财经作家这样纪录那段时光——“(阿里)错过业务发展的高峰是一场灾难,因为员工出现问题业务流程被迫中断也是灾难,出现大规模员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涣散同样也是灾难,包括他们的领袖马云……”

但就是在这样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这些最优秀的创业者还是坚持了下来。马云不仅通过关怀与激励稳住了人心,挺了过来,还发现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在线购物。阿里巴巴也因此涅槃重生,此后,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成为阿里最有力的武器。

艾问预见线上经济的未来
真正的社会需求,永远处于变化当中,当所有人都以为互联网创新已接近尾声、社交与电商大局已定之时,依然有抖音、拼多多这样的现象级产品突出重围。在这样困难与机会并存的时代,艾问资本也应运而生。

我们相信唯有变化才会给后来者以机会,那些闪耀着新需求和新机遇的微光,也必然会因为这次危机而显现。

之所以在艾问传媒之外也成立艾问资本,就是我们要有预见未来的力量。在危机中与能够成就未来的时代创始人同行。机会很多,放眼全球根植于亚太,我们只选择专注于媒体和科技领域。因此,我们也有幸与这些在困难中抓住机会的伟大创始人和企业同行。我们成功投资了包括字节跳动、地平线、喜马拉雅、影谱科技、达观数据、资本观察等诸多优秀企业。如何重启2020,这不仅是对创业者的命题,更是对资本寒冬中,每一个投资人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细细盘点一下疫情之后会出现哪些机会呢?

首先,我们认为第一个机会在于线上经济。因为疫情之下,所有行业都在拥抱互联网,这是一种被加速的拥抱,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政治正确。长时间的室内生活,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促成了线上人群与线下人群的“破圈”。比如2020年的老年人也真正开始录制抖音,看起了B站,而年轻人也学会了跳广场舞、直播烧菜。毫无疑问,这种破圈带来了新类型的用户群体,新的需求也随之诞生,对此我深信不疑。

但硬币都有两面,在疫情期间最受益的行业,或者疫情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在疫情之后很可能会变成竞争最激烈的行业——这是每一个创始人和投资人,在得意时需要谦虚,在危难时需要乐观的重要原因。巴菲特曾说,“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在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显然变成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但我们都知道线上教育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因为线下教育有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是人类互动和社交的本能。但因为疫情期间没有选择,全国的中小学都停课,在线教育就变成了刚需。

再比如在线办公,远程办公是不是可以替代线下办公?答案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历史上包括雅虎、微软、谷歌等巨头都曾尝试过线上办公。比如为了2020年的日本奥运会,微软的日本分公司就在去年做过一次演习,尝试全员连续几周在家办公,最后发现效果并不好,于是很快又恢复了线下办公,因为远程办公是有信息损耗的,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办公。

用一个线下线上的教育和办公来揭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就是很多线上的风口,在疫情结束后也许会消失,这是一个预防针。我们看到抖音爆火,线上直播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也许在疫情之后,有一部分用户仍会存留,但不会有那么多用户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对这样一个需求的变化,创业者投资人们,你们意识到、也准备好了吗?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进军线上就是错误的?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疫情之后,但凡还能活下来的线下企业,一定是已经把如何做线上这件事学会了,不然它活不下来。

比如疫情期间影响最大的是餐饮业,毫无疑问,餐饮业到今天仍然形势严峻。但经过这次疫情之后,那些还能活下去,并且活得还不错的餐饮企业,一定是学会了不少。这里面既有艾问顶级人物曾经对话的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还有全球火锅品牌海底捞。虽然一方面叫嚣着自己成本过高,必须裁员,必须涨价,另外一方面他们一定是做对了些什么。

艾问人物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至少他们做对了以下几件事:第一,他们真正学会了怎么去做线上外卖;第二,他们一定非常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成本;第三,他们成功地把与堂食与外卖做了结合,形成所谓的私域流量,圈住了自己的用户群。

所以说最后能活下来的,一定是最优秀的、越挫越勇的创业者,他们打通了线上线下的任督二脉,他们强大的生存基因将可能迎接新的挑战,结合新的技术满足新的需求,成为下一代的阿里或者京东。

预见国产替代的未来

无论是疫情还是贸易战,全球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自身产业链的安全,中国对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习总书记就曾特别讲到过:“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确实,艾问发现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让自主研发上升为国家意志,全民舆论空前统一,这也为中国创业公司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在贸易摩擦以前,出于商业考量,华为、格力、小米等巨头企业都不喜欢用国内创业公司做出来的零部件。因为相比于海外巨头,国产货的科技含量更低、价格反而更贵,这就使得很多本来很有希望的研发团队,因为商业拓展上的困境,只能选择关门大吉。

但现在不同了,重启2020疫情之后,为了自身的供应链安全,很多中国巨头企业无疑将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开始加大国产配件的采购力度;另一方面,中国在政府层面也在持续加大对5G、集成电路、网络安全设备、软件与服务方面等相关产业的扶持鼓励政策,包括去年科创板的设立和今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助力下,中国制造的核心产业升级已经不可阻挡,未来会有大量初创公司的技术能够进入到中国最核心和最大的企业中,变成他们的核心供应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里面将有无穷的机会。

预见看多中国的未来
线上经济、国产替代,这是艾问传媒和艾问资本携手全球创始人看到的未来两大机会。第三个机会就是,我们坚定地看多中国。

红杉资本中国掌门人沈南鹏最近在抖音上直播对话了黑石基金掌门人苏世民,分享他的新书《我的经验与教训》,瞬间书成了畅销书,也引发了创业和投资圈的热议。两位投资大佬,时间非常宝贵,选择在疫情之下通过直播做宣传,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卖书而已,那卖什么呢?艾问认为这是他看多中国的一个重要表示。

除了苏世民,上一个到访中国、并热情称赞中国经济的投资大佬叫达里奥,他创立了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在2020年3月份刚刚增持了中国相关ETF。

这两位全球顶级金融大亨掌管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两家基金,他们也是金融行业里最有钱、最成功的人。

近几个月,两位大佬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写文章、录节目、上直播,纷纷通过不同的方式刷脸,来增加了他们在中国的“粉丝”,难道这背后的原因不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吗?我相信,看多中国是他们希望发出的重要信号,积累粉丝、吸引中国优秀资产创始人的注意力,这也是他们的战略之一。外国的投资人在纷纷看多中国,那创始人呢?除此之外,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与中国的合作也引发了人们很多的热议。

在当下,海外“去中国化”的舆论大行其道,但特斯拉上海工厂从审批到建成用了一年时间,剪彩仪式上,马斯克高兴地直接跳起舞来,特斯拉股价也随即大涨,而这背后的逻辑,是海外投资人对特斯拉联姻“中国制造”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乐观的预期。资本实实在在地用脚投票,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巧妙的把全球最尖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留在了自己境内,想想当年苹果产业链落户中国为我们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红利,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也一定蕴藏着属于我们每一个正在聆听本期节目的人的机会。

传媒与资本双轮驱动
在艾问看来,在当今去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更需要通过科技和人文的双重手段去实现沟通和理解,积极寻找新的要素突破和连接,这些都能激发出新的经济活力。而艾问所做的全球创始人办公室,和媒体科技投资,就是在寻找这些新要素,扩大新要素的影响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正向的调节这些要素的连接关系,从而让它们安全、专业地发挥作用。

在投资端,艾问资本小伙伴们也持续专注在媒体科技这个小小的细分领域上,发现和助力那些在未来世界实现沟通和理解上有价值的公司。给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好的传播影响力、好的资金流动性和好的战略地图。作为一家年轻的传媒机构和基金,我们对话近千位时代顶级创始人,投资了其中十几家公司,与我们继续深度一起同行,我们也正式地邀约、期待更多有全球使命感的创始人和我们一起共同建设、探索未来。

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人,人在职场还能做什么?
最后作为创始人,作为一名职场Boss,也想对收听本期节目的各位职场人表达一些寄语。

在我面对话筒录制本期节目的当下,我所代表的新闻传播圈以及投资圈正在热议的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2020年开始停止招收本科生。

今天提及的很多宏观经济环境和刚才提及的这则新闻,传播领域、教育行业的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在传媒和资本行业,做一个人才越来越难。因为技术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给身处其中的每一位职场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变化。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是2004年。那年我大学本科,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就读,也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旁听它的本科生,我们学习的是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播出。但细想16年过去了,我刚才提及的新闻传播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已经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技术公司。

以上的所有环节,在2020年的这个年代都有相对应的技术,或者说产业公司,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人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英文里面对于人有一个分类,一个词叫mediocre,一个词叫excellency,第一个词的意思是中庸的人,第二个词的意思是优秀的人,卓越的人。那么我想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于中庸之人,很多的技术确实会取代,那么我们要提前对自己的职场做长远的规划。有方向地学习,有方向地成长。如果你的业务能力无法超越科技,是否以真善美的人格,可以让你所供职的组织找到需要你的理由。

那对于excellency,永远追求卓越的职场人士来讲,可以把组织当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组织里获得单独不能获得的成长,主动承担,一专多能,永远要创新,让人在机器发达的世界里依旧成为不可替代的作品。

好了,感谢您的收听,我是艾问的创始人艾诚,希望本期重启2020,艾问给创始人的那些不死法则对你有所收获。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共同相信,明天总是令人期待的,因为它就在你的脚下,我们的眼前。

来源:创业邦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