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敢闯会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合肥创业网 合肥市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网站 百帮在线

河南大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敢闯会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2022-10-13 10:30 合肥创业网
  河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发展定位,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形成了“一体、两翼、三融合、四协同”工作机制,构建出“一面、双线、三点”的育人体系,通过打造“十百千”师资队伍和“1+2+3+X”课程体系,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学校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荣誉称号。通过全面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本科学生累计参与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8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6项、省级项目279项。在前七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中,共获得1金7银13铜的成绩;积极参与或承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组织创新创业论坛与交流活动、注重通过宣传分享经验与选树典型,真正发挥了榜样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推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向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通过聚焦“双一流”建设,围绕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造就“铁塔牌”创新创业生力军的目标任务,在进一步形成共识、凝聚智慧、汇集力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完善政策等保障支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较好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保障,筑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基

(一)以规划引领人才培养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学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5年底,结合实际制定《河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列入学校“十三五”“十四五”总体规划。

(二)以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016年,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更名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正处级、直属机构),下设“职业发展教育教研部”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所”等专门机构;负责整合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成立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的“河南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组”,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形成了由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牵头,教务、科研、团委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深入研讨创新创业工作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挥学院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整合校内资源,通力配合,齐抓共管,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联动协调机制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一体两翼、三融合、四协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一体”即,在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组基础上,落实一把手工程,构建一体化联动机制;“两翼”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实践训练平台;“三融合”指,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创新充分融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四个工作方向。“四协同”即,开展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内协同,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

(三)以制度支撑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据教育部相关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在出台《河南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河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统揽性文件基础上,聚焦课程体系、培养机制、教法创新、实践训练、教师队伍等,相继出台《河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暂行办法》、《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基金实施办法》、《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就业创业类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选聘实施办法》、《河南大学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等分支性文件,以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2+6”模式的系列制度体系。

二、提升教育质效,护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修订培养方案

学校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因”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7年、2019年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普惠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构建融选修必修、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打造“1+2+3+X”课程群 建强特色示范课程

近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1+2+3+X”课程体系。“1”是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创业基础》。“2”是两门辅助选修课程,《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和《创业实践》。“3”为三个开放平台,“创业数字图书馆”“弘毅网就业创业图书馆”和“高校邦”等线上课程资源。“X”为各学院结合专业根据需求开设的多门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

学校汇集校内学科带头人、校外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就业创业重点教材。分别更新编纂《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综合类)》省编教材(均含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教师个人出版《学校创业教育30年基本理论与主体转换》等,年使用量达2万余册。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专家和创业成功校友建立了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案例库。

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交叉培养机制,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坚持在专业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截止目前,学校结合专业特色与实际需求,开设了近37门“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包括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精准扶贫理论前沿与实践创新》;基础医学院的《医学免疫学创新性思维与实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创新项目实践》;物理与电子学院的《创新技法导论》等。

(三)推进教法改革 促进教学创新

学校就业创业专兼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优异,申报各类课题和项目达70余项,其中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教育厅重点课题5项。2020年,学校有3个省部级课题项目获批立项,相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以科研为基础,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引入“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试验,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普及小班化教学,鼓励教师把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引入非标准答案考试考核方式,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能力。

(四)打造“十百千”师资队伍 夯实教学基础

学校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定期举办就业创业校内师资培训班,建立由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KAB创业指导师、SYB创业培训师、EET创业指导师等组成的170余人的校内专兼职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了师资队伍力量强、学科覆盖面广、指导手段多元、指导内容丰富的良好局面。遴选优秀教师参加河南省教育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充分挖掘百年名校校友资源,着力打造一支“十百千”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十”是聘请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专家担任指导顾问;“百”是遴选百位从事创新创业指导和相关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千”是汇集千位创新创业导师,包括校内创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和校外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库。创新创业专家顾问、创业导师定期来校参与创新创业论坛、创业项目展示、创业沙龙和创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年平均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子提供公开讲座、专题报告、沙龙等活动50余场次。

三、深化实践训练,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升级

(一)以“四协同”探索育人实践路径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校校协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打造中原乃至全国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2016年,河南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办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机构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正式招生。截至目前,学校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7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逐步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区。

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校地协同搭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与支持优势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17年12月,河南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郑东新区揭牌成立;2019年2月,河南大学深圳研究院正式落地实施;2019年9月,河南大学与济源市人民政府共建,占地面积4000亩的纳米材料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协同,在现代农业、生物制药、化学化工、新材料、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新媒体等领域与国内500余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实训,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整合校内协同资源,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下发《河南大学科研平台对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融教学、科研、实验、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共享平台,真正实现学生跨专业选择课程、跨学院选择导师、跨学科选择实验平台,做到创新创业的师资、课程、实践、平台有效协同。

(二)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深化育人实践成效

学校在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搭建多维创业实践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通过开展寒假“河大学子百县行”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联系政府农业和扶贫工作有关部门,了解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需求,认真研究并制定可行方案。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将学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三)以“实践训练和品牌赛事”营造育人实践氛围

充分挖掘学校学科、研究、人才资源等优势,利用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及河南大学欧亚学院、美术学院等科研院所与科研创新平台,自主建设7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孵化平台。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探索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新模式,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5个。开封“众创空间”、“河南芯互联”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河南科诚”、“中关村智酷”、“中兴科技产业园”获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成立“河大创新创业协会”,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子提供指导、培训服务与创业实践平台。5年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支持资金400余万元,组织申报“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超5000人次,累计获批各级各类补助资金超936万元;协助、指导100余个项目团队完成工商注册。

四、强化示范引领,厚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沃土

(一)紧抓点面结合 教育效果良好

在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教育全覆盖,创业指导有选择。持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专项学分,纳入学校教务处学分管理。明确要求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间,须选取二门及以上就业创业类课程,并修满2学分。年均开设就业创业类课程200余班次,受惠学生1万多人次。

在坚持立足本职、注重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重点”工作的开展。一是,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开辟就业创业专栏,不间断发布创新创业类新闻通知。成立工作领导组,规范《就业创业简报》工作,面向全校各培养单位、职能部门定期发布就业创业重要工作信息。二是,围绕选树创新创业典型,引导并塑造浓郁的创业氛围:1、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在本科以上的学生群体中,塑造创新创业学术的示范典型;2、借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围绕团队学习能力的提升,塑造创新创业团队的示范典型;3、深挖校友资源,通过表彰宣传等形式,塑造“行业标兵、领军人物、重点企业”的示范典型;使学生直观感受“优秀创业项目,优秀创业人才”的风采。

(二)促进连线成片 社会效益显著

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基础上,抓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两个主线。一是,广泛开展“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移动互联”、“纳米之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豫创天下”等品牌赛事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优势,把创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推广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构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项目孵化、风险投资、项目运营等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发挥连线成片带动作用。

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批产创融合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一支以校友为主体的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通过编写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示范课程、拓展校外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等举措,深化产创与专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在省级和国家级赛事活动中不断实现新突破,培养了一大批“敢闯会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馦的文章,请用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