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生物制造万亿级赛道 |
|||
来源:安徽日报 | 2024-09-25 10:48 | 合肥创业网 | |
9月23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落幕,这场制造业盛会已经在合肥举办了7届。 近年来,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安徽制造业异军突起,“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产业渐成规模。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营收跃居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7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 生物制造,属于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来自赛迪研究院的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先进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约1万亿元。 多地正纷纷抢滩这一新赛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近日,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顺利举办。这个万亿级产业大赛道的首次全国性大会为何选择在合肥召开?在生物制造新赛道上,合肥又将怎么“跑”? 革命性机遇 你知道吗?现在不少奶茶、咖啡店中使用的吸管是使用合成生物制造的。 现今,生物制造产品正在食品、医药、材料、化工及能源等领域加快渗透。 以化妆品为例,传统的原料获取,主要通过动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等,而现在,一些“化”妆品已经变成“生”妆品,成分来自合成生物技术,如“重组胶原蛋白”。 生物制造产品甚至具有把水泥、钢、铝等工业品全部替代的潜力,人们以后可能住在这样一幢楼里:楼本身和楼内的一切用品都由生物制造。生物制造逐步替代传统化工产品,成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也为人类健康、材料创新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机遇。 “生物制造产品将远超现在所见的产品数量,可能是万种产品,未来含碳产品中,90%都可以用合成生物制造。”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向华介绍。 生物制造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生物制造被列为今年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全国多地同步发力生物制造、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山东、新疆等20余个省(区、市)均出台了相关支持、规范类政策。北京、深圳、常州、无锡等地均设立了生物制造相关专项基金。 此前5月份,在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上,《合肥市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发布,合肥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联盟揭牌,一批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这次在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上,合肥用城市命名产业倡议,发布了《聚力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这份倡议,强调了产业的创新、成果的转化、生态的构筑,也倡议了各方要联合加强政策研究、跨界合作,推动政策落地,促进创新和资源共享。 “合肥规划在长丰县、高新区、安巢经开区等地区建设超2000亩研发中试集中片区和生产制造基地,推动生物制造领域创新创业主体集聚发展。”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专班负责人张杰介绍。 “我们还发布了《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将在长丰县率先建起全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张杰说。 “政府懂产业” 在这次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举办的3个月前,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才刚落幕。 一个城市接连举办两场生物制造大会,且规模和规格迅速提升,可见合肥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决心。 合肥是新兴的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这对合肥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有何优势? “生物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合肥当地主导产业需求来调节研究方向,制造配套产品,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以探索更多发展可能性。”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教授、主任陈国强认为。 合肥确实是这么做的。目前,合肥市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打法比较明确,提出“三划一体”,即产业规划、项目谋划、资金筹划。 “一个城市,往往根据自己的产业结构去布局新赛道。”张杰介绍,在产业规划方面,合肥市重点打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以及消费品、农业产品等。合肥的生物制造要从制造业的大规模替代去把握突破和成长的机遇,生物材料的应用替代能够促使整个产业规模迅速提升。 “在项目谋划层面,合肥市政府非常愿意跟科学家一起合作,一起帮助企业去策划项目,去服务企业,去注重企业的发展。”张杰说,“资金筹划层面,我们也会利用好国债、专项债、政府的专项资金等。” “去年,我们还设立了场景创新处,组建了场景应用中心、场景服务公司,主要任务就是帮企业找产品的应用场景。”张杰说。 “合肥政府懂产业,懂得如何帮企业。企业需要的地方,政府都能想到;企业缺的东西,政府愿意帮你。这是我们华恒生物在合肥发展的幸福。”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恒华说。 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近似于游泳比赛。首先需要水位,深水区才是施展的舞台。 合肥突破生物制造产业,一定程度上正是基于这座城市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体系的扩张,抬高了整体性的产业发展水位,营造了让更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好苗子”练就成长本领的“深水区”。 水温,也是让各位产业“选手”出好成绩的关键因素。而这当中的逻辑在于,水位高了,“选手”多了,才能更加“读懂”各路选手的要求,由此能调适出适宜的水温。 “政府懂产业”,企业家之所以这样评价合肥,也正源于此。 科技创新策源产业变革的当下,需要更多水位水温皆宜、让各类产业“选手”发挥最佳水准的“水立方”。 突破300亿元 日前,合肥市政府、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凯赛生物三方达成战略合作,并顺利完成协议签约。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前列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 “凯赛生物还没来合肥之前,我们已经将其后端的产品跟相关企业对接上了,后端的应用全部能够在合肥得到首试首用。”张杰表示,合肥市是新产品、新技术首试首用的大型应用场景,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 “凯赛团队对于落地合肥很兴奋,我们期待成为生物制造产业的成功案例。”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在签约时说。 2022年5月在合肥高新区诞生的和晨生物,则是国内最早实现美容界明星产品“麦角硫因”生物制造的公司之一。 据了解,和晨生物可将1吨葡萄糖产出12公斤麦角硫因,价值放大100多倍,成本不到传统生产的十分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院所,均有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布局,如今,合肥已经在生物医药、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生物制剂等生物制造相关领域聚集了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科研机构。 “一个地方要发展产业,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态。”向华表示,合肥市特别重视和企业以及研究所的合作,一头抓龙头企业,一头瞄准科研院所里的好产品,再加上合肥还有像科大硅谷这样的孵化平台,就可以加快产业的发展。 当前,合肥生物制造领域已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合肥市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提出,力争到2026年,建设3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专业产业园区,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合肥支持创新,而且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我认为合肥未来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生机无限。”郭恒华说,下一步,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合肥总部的规模。(记者 朱卓) 来源:安徽日报 |